制氢|制氮|制氧|气体设备|气体纯化|气体回收|混合配气
 
今天是
 
新闻搜索
 
最新新闻
1  碱性电解制氢及部件供
2  氢燃料电池术语词汇
3  天然气掺氢
4  拉丝模和拉丝机
5  抗静电纺织品
6  金属纤维防辐射服
7  太阳能光伏
8  绿色甲醇技术
9  绿碳、蓝碳、双碳
10  氢电耦合国家重点项目
热门新闻
 通用阀门材料及常用技 54776
 水电解制氢设备术语和 29233
 燃料电池产业 24645
 蓝宝石生产和用途 21045
 六、氢气储存 19485
 氘气的物理性质、指标 18000
 世界八大气体公司 15760
 纯氧对人体的危害 15355
 超纯、洁净管要求、生 15003
 氩弧焊优点和缺点 14829
新闻中心  
推进清洁技术制造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zq1229 发布时间:2024/5/13 10:25:15 阅读:60次 【字体:
 
推进清洁技术制造

2024年5月,国际能源署发布《推进清洁技术制造》报告,该报告是应2023年七国集团(G7)国家领导人要求而编写,旨在为决策者提供一套分析工具,用以制定和评估其清洁技术制造战略。报告特别聚焦于五种关键的清洁能源技术:太阳能光伏、风能、电池、电解槽和热泵。该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1)清洁技术正成为制造业的焦点

制造业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引擎,正日益成为能源、气候和经济政策考虑的重点。各国正致力于充分利用清洁技术制造所带来的益处,以增强经济安全,创造就业机会,并提升清洁能源转型的稳定性。清洁技术制造的投资正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并开始在全球宏观经济数据中占有一席之地。2023年,该投资领域占全球各经济部门总投资的0.7%左右,其投资额已超过钢铁等传统产业(占比0.5%)。从经济增长贡献的角度来看,清洁技术制造的贡献更为显著:在2023年,清洁技术制造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占全球投资增长的近 10%。
(2)近期投资激增的势头有望继续

报告中首次进行的全新分析显示,2023年清洁技术制造业的投资额约为 2000 亿美元,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 70% 以上。太阳能光伏和电池制造厂的投资引领了这一趋势,两年内合计占总投资的90%以上。2023年,太阳能光伏制造业的投资翻了一番多,达到800亿美元左右,而电池制造业的投资增长了约60%,达到1100亿美元。
中国在2023年清洁技术制造的全球投资中占据了四分之三,较2022年的85%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的投资增长强劲,特别是在电池制造领域,这些地区的投资增长了三倍以上。对于太阳能光伏制造业而言,中国在2022年至2023年间的投资翻了一番多。在这三个主要制造中心之外,印度、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在特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地区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清洁技术制造近期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约40%的投资将用于2024年投产的设施,在电池制造领域,这一比例接近70%。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50年净零排放情景(NZE),到2025年承诺的项目(正在建设或已做出最终投资决定的项目)加上现有产能,将比2030年的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部署需求高出 50%,并能满足55%的电池需求。此外,这一积极的增长态势正向相关行业扩展,美国近一半的电池生产承诺将通过与汽车制造商的合资企业来实现。
(3)尽管项目储备的增长呈现出不均衡性,但其仍在迅速扩展
目前,太阳能光伏组件和电池的现有生产能力可以满足 2030 年NZE 情景需求,比原计划提前了六年,在硅片和多晶硅制造的上游环节只剩下很小的差距。然而,目前全球电池和组件生产设施的平均利用率相对较低,约为 50%。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能光伏组件供应过剩,以及制造能力的快速扩张。虽然供应量的急剧增加推动了组件价格的下降,支持了更广泛的消费,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库存却在增加。而且有迹象表明,计划中的产能扩张正在缩减和推迟,尤其是在中国。

电池制造业在 2023 年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总产量超过 800 吉瓦时(GWh),比 2022 年增长了 45%。新增产能也激增,电池制造产能增加了近 780 吉瓦时,比 2022 年增加了约四分之一。这使总装机容量增至约 2.5 太瓦时(TWh),几乎是目前需求量的三倍。如果所有计划都能实现,到 2030 年,全球电池生产能力将超过 9 太瓦时。在 NZE 情景下,满足2030 年的电池制造部署需求指日可待:超过 90% 的需求可通过已宣布的、已做出投资决定的扩产项目来满足。
风能和电解槽的生产能力在 2023 年也有较快增长,但增幅并不明显。2030 年,现有风能产能可满足近 50% 的 NZE 场景需求,而已宣布的项目可满足另外 12% 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大多数主要市场停滞不前,热泵制造的产能增加速度放缓。在 NZE 情景下,现有产能仅能满足 2030 年需求的三分之一左右,但鉴于该行业产能扩张的周期较短,这一情况可能会很快发生变化。
(4)清洁能源技术制造在地理上仍高度集中
中国、美国和欧盟共占太阳能光伏、风能、电池、电解质和热泵制造能力的 80% ~ 90%。即使所有宣布的项目都能实现,预计到 2030 年,这一地理总体集中度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仅中国就占全球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能力的 80% 以上,占硅片生产能力的 95%。这种情况在十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中国的新增产能将赶上或超过美国和印度等其他国家的计划。电池生产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欧洲和美国计划增加的产能将降低中国目前在全球产能中的份额,如果所有宣布的项目都能实现,到 2030 年,这两个地区的产能份额将达到 15%左右。在欧洲和美国,已宣布的电池制造产能足以满足与本国气候目标相关的 2030 年国内部署需求。
预期到 2030 年,风能、电解槽和热泵生产的地理集中度也几乎不会发生变化。除主要生产国之外,中美洲和南美洲占全球风力涡轮机主要部件生产的小部分(机舱、叶片和塔架占 4% 到 6%)。然而,目前非洲几乎没有清洁技术制造业。上游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电池组件的集中程度甚至更为明显,但产能过剩的前景可能会为这一领域生产的进一步多样化带来可能性。
(5)生产成本差距大,但并非一成不变
报告分析表明,在未考虑明确的支持性政策措施的情况下,中国是本报告重点介绍的所有技术中成本最低的生产国,但同时也揭示了各国缩小成本差距的可能性。主要前期成本是建立清洁能源生产厂的资本支出以及相关的融资成本。在未考虑到地区之间的资本成本差异情况下,美国和欧洲的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电池制造设施通常比中国的设施每单位产能贵70%至130%。印度的资本成本比中国高出约20%至30%,但明显低于美国和欧洲。
本成本为8%。对于电池(10%-20%)、风力涡轮机和热泵(2%-10%)的情况类似,而碱性电解槽的比例稍高(15%-30%)。包括能源、材料、部件和劳动力成本在内的运营成本在总体上的贡献要大得多,根据全球平均商品价格以及能源投入的地区劳动力和最终用户价格,持续运营成本占总制造成本的70%至98%,因此,降低能源、材料和部件成本是缩小成本差距的重要手段。
(6)成本不是影响投资的唯一因素

除制造成本之外,还有许多因素同样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包括国内市场规模、具备必要技能劳动力的可用性、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审批流程及其他管理制度、与客户的距离以及与现有产业的协同效应等。因此,政策干预可以在不直接补贴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特定地区的投资吸引力。例如,为工人提供培训和认证计划、缩短项目准备时间同时不降低环境标准、扩大国内市场以及通过稳定而有效的气候政策减少不确定性。无论直接激励在工业战略中扮演何种角色,这些关键措施能够提高投资动力。

创新是工业战略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焦点。随着能源技术产品组合转向大规模制造设备,能源领域可能会吸引更多研发密集型公司,这些公司不仅在本国拥有工厂和研发中心,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建有相应的设施。保持在创新前沿对于市场竞争至关重要。私营部门的研发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投资和经验积累的政策得到激励,但同时也需要直接的创新支持。政府可以采取包括研发补助或贷款、项目融资、快速原型设计支持、初创企业扶持和生产规模扩大等措施,并将这些措施针对性地用于推动特定创新任务,以促进制造业的进步。

(7)支持工业战略设计的主要原则

该报告的目的不是规定工业战略的单一方法,也不是向特定国家提出建议,而是为决策提供支持。在分析竞争力、创新和其他具体政策领域的同时,本报告还提炼出一套关键原则,为决策者提供指导。在考虑国内行动时,各国政府应:①确定优先次序并发挥优势,设定清晰的目标和衡量成功的指标,并将实验性探索和应变能力纳入规划之中。②吸引和支持创新人才,包括在制造业与更广泛创新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建立紧密联系。③从战略角度和长远角度弥补成本差距,包括采取措施缩短交付周期并提升劳动力技能。各国政府还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这反过来又会增加国内投资和全球进步的机会。为此,各国政府应:①收集数据并跟踪进展情况,包括清洁技术及其组件的贸易和生产情况。②协调整个供应链的努力,通过分享经验和合作来增强韧性。③识别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由明确的合作框架作为支持。

来源::IEA. Advancing Clean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1]

[1]https://www.iea.org/reports/advancing-clean-technology-manufacturing/executive-summary

(罗家棠、秦阿宁)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氢简史 |  中国氯碱网 |  气体产业网 |  开封创新测控仪表有限公司 |  中国火力发电网 |  大连化物所 |  氯碱产业网 |  氢能专利转让平台 |  2020广州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 |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更多链接>> | 收藏本站 |

版权所有:文章版权归气体设备网所有,没有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摘、镜像 信息产业部备案序号:豫ICP备17021983号-1
(顾问团队有气体设备设计、生产、调试、维修等服务经验)微信:13812683169 技术专线:13812683169 抖音;A13812683169 微视;13812683169 E-mail:cn1229
江苏省苏州吴中开发区、倡导行业正气之风,推动厂家技术创新.为提高气体设备,能源行业整体水平继续努力) 服务:QQ:1063837863、 138126831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