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绿电直连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
双击自动滚屏 |
发布者:zq1229 发布时间:2025/7/20 0:09:39 阅读:76次 【字体:大 中 小】 |
|
|
绿电直连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一、编制依据及实施原则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及《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通知》等有关政策文件。 (二)适用范围及项目类型 适用于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通过专用电力线路直接向单一电力用户供电的绿电直连项目,分为并网型和离网型。并网型项目需与公共电网形成清晰物理界面,接入用户侧。项目电压等级原则上不超过220千伏。 (三)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优先、绿色友好、权责对等、源荷匹配的原则,推动清洁能源就近就地消纳,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四)设计水平年 明确绿电电源建设进度、负荷形成规模及电网接入完成节点,统筹考虑电源、负荷、储能及直连线路等内容的投产时间。 二、项目概况与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概况 说明项目地点、建设规模、投资主体及项目分类(并网型或离网型),明确电源种类及负荷类型。 (二)建设必要性分析 从企业绿色用能需求、就近消纳能力、资源条件、电网接入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实施的现实基础与政策支撑。 三、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一)整体方案设计 统筹编制电源、负荷、储能及直连线路和接入系统的整体化建设方案,明确系统风险评估、电能质量管理和安全措施,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产。 (二)源荷匹配及调节能力分析 分析电源与负荷的匹配性,自发自用比例应不低于项目总发电量的60%、总用电量的30%,目标为2030年前不低于35%。具备合理的调节能力与储能配置,明确峰谷调节水平及备用机制。 四、主要设计内容 (一)电源建设方案 明确电源属性(存量/增量)、项目是否纳入省级开发建设方案、是否完成项目业主优选、建成投产时序等。 (二)负荷建设方案 描述新增或存量负荷情况,是否符合重点领域方向,以及用能时序与负荷强度。 (三)直连线路建设方案 提出直连线路的建设主体(明确负荷还是电源企业建设),明确线路路径、电压等级、产权划分及安全距离,尽量避免跨越公共设施,如确需跨越,应提出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四)接入系统配置 说明项目并网方案、计量方式、电网接口技术方案和责任界面划分情况。 (五)储能设施配置 根据项目情况,配置合理比例的储能系统,增强系统柔性调节能力,满足峰谷差、电能质量管理等要求。储能应自行建设,不得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五、项目实施条件分析 (一)电源建设条件 说明项目选址、接入条件、审批手续办理情况等。 (二)负荷侧实施条件 说明负荷形成基础及有关投资协议、能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三)线路建设条件 涉及的用地、通道、安全性及与公共电网的交界等问题。 (四)储能实施条件 储能站址、技术路线、设备配置、运行方案及安全措施等。 六、电力系统安全评估 依据《电网运行准则》等标准,评估项目对区域电网稳定性、电压支撑、电能质量的影响,明确应对措施。 七、投资估算及财务测算 明确电源、负荷、直连线路、储能系统等各部分投资构成及总投资估算,开展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分析,合理测算电力销售单价及成本。 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应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综合分析项目实施的综合价值,突出绿电直供在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九、项目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 明确项目投资主体职责、投建模式(如自投、合资、合同能源管理等)、关键节点时序安排和风险控制机制。若电源、负荷、储能及直连线路非同一投资主体,电源由州(市)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项目业主优选。 十、附件材料 1.项目投资主体工商营业执照、信用证明等。 2.负荷建设的核准(备案)文件或项目建设单位与地方政府签署的框架协议。 3.如绿电直连项目中的电源为在建项目,需附电源项目业主与负荷企业的合作协议。如为新增风、光电源,需提供项目矢量坐标,并附州(市)要素部门出具项目选址支持性意见 4.项目实施所在地初审意见。 5.项目整体方案技术文本(包括接入方案、继电保护及二次系统配置等) 6.源荷购售电协议、合同能源管理协议、产权划分与运行维护协议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