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制氢行业人才培训及效果评估 |
双击自动滚屏 |
发布者:zq1229 发布时间:2025/2/22 19:56:43 阅读:222次 【字体:大 中 小】 |
|
|
制氢人才培训及效果评估
一,制氢人才需求与培训 1.1制氢人才需求数量需求大: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人才供应无法满足产业链需求。据预测,2025年国内氢能技能人才需求约5万人,2030年为25万人, 1.2 专业领域广:需要化学材料、动力工 程、能源化工和新能源材料等专业人才, 涉及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环节,以及燃料电池研发、氢能系统集成等领域。 1.3综合素质高:要求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如掌握电化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知识,还需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制氢人才培训 2.1高校培养:设置氢能技术相关专业,如氢能科学与工程等,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物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如氢气生产技术、氢气储存与运输技术等,通过实验课程、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 - 2.2企业培训:企业内部针对新入职员工 开展入职培训,使其了解企业产品、文化、规章制度及制氢相关岗位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还会根据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需求,提供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如制氢设备维护与检修培训、制氢工艺优化培训等。 2.3.社会机构培训:由行业协会、专业培训机构等组织培训。 2.3.1 社会机构培训,行业政策和国家标准,基础行业知识。 2.3.2行业协会培训,紧跟行业,技术。产品,市场动向,介绍制氢新技术,新材料,产品发展趋势,了解氢能发展方向。 2.3.3 专业培训机构,根据专业机构的特点,详细制氢设备类别,制氢工艺,制氢流程,制氢主要部件,制氢工艺控制,工艺调整,制氢仪表,阀门使用与维护等专业知识。 《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起稿于2005年,每五年气体设备团队对《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进行一次修编,增加水电解制氢技术、工艺、材料、控制等内容,本书成为水电解制氢厂家和水电解制氢用户的工具书之一。本版增加碱性水电解制氢设计、生产、作业指导书、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设备维修等理论、实践经验,结合培训基地(理论与实践),提高培训质量,增加光伏与风电波动能源供电的制氢案例,介绍绿氢、绿氨、绿甲醇等认证标准。 根据技术发展,主要介绍中压水电解制氢,删除部分章节,如石棉隔膜、气动三针记录调节仪表、气动色带指示仪表、气动压力变送器、气动压差变送器等内容,增加PLC,DCS控制系统、两线式仪表、安全、氢气报警控制仪等内容。 氢气是高效、清洁、低碳的二次能源,具有能量高、利用率高的优势,是一种具有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潜能的能源。氢气的制取是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未来的绿色能源发展中,氢能产业必将朝着电解水制氢这一绿氢方向寻求进一步的发展与突破,电解水制氢方式将拥有充足的成长与进步空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常温电解水制氢技术,主要包括碱性水溶液电解ALK、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和碱性离子膜电解水(AEM)。 ALK 技术和 PEM 水电解技术已实现商业化应用。综合考虑设备制造成本、投资费用、设备使用年限、设备操作运行维护费用等因素,碱性电解水制氢是技术成熟、全球商业应用广泛、大规模应用潜力的制氢方式。 备注:本教材配合同步APP课件学习,同步APP提供图片、图表、视频、实物教学,实习基地观摩,通过实践提高学员技能。 使用群体: 水电解制氢行业设计、生产、现场安装、户,制氢站,氢能负责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制氢设备厂家、储氢及运氢设备商、氢能区块链;氢能发展、氢能产业园区、储氢,氢能、燃料电池等、储氢材料等相关能源大学职业院校。 三,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估 3.1,知识层面 制氢理论,流程,操作,工艺,参数设定,故障处理等知识点掌握程度:通过学员专业考试衡量学员对制氢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电解水制氢特点及适用场景等基础知识的得分情况电解制氢原理与流程原理 电解水制氢是基于电化学原理,在电解槽直流电通过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使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氧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氢气。流程:包括预处理、电解、气体分离与净化等环节。原料水需经过软化、除盐等预处,去除杂质防止电解槽损坏。在电解环理,无输好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保电解效率。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要进行分离和净化,得到高纯度的氢气。 3.2,电解制氢行业知识熟悉度 考查学员对电解制氢行业标准、态、发展趋势等内容的了解程度,可通过技术动撰写行业分析报告或进行相关知识问答来评估。 3.3,技能层面 -设备操作技能:观察学员在操作电解制氢设备的熟练程度、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能否正确调整设备参数。 3.4,故障诊断与处理能力: 设置电解制氢模拟故障场景,评估学员能否快速准确地判断制氢设备及系统的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记录故障诊断时间和处理成功率。 3.5,行为层面 - 安全意识与行为:观察学员在培训后的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否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统计安全违规次数。 3.6,团队协作能力:
|
|
|
|
|
|
|